作為深江鐵路的“超級橋梁”,廣中江特大橋串聯起大灣區5座中心城市,沙溪橋段與跨虎跳門水道段合計超23公里,既是全線控制性工程,更是國家“八縱八橫”高鐵網的關鍵節點。在這片晝夜施工的工地上,龍門架與鋼絲繩電動葫蘆組成的“吊裝搭檔”,正成為破解施工難題的核心力量。
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:跨廣珠城際鐵路的鋼桁梁施工區,龍門架巍然矗立,鋼絲繩電動葫蘆正精準吊運鋼構件。此前73噸重的5號墩鋼殼吊裝中,這類設備發揮了關鍵作用,在距既有避雷線僅0.58米的極限空間內,通過穩定起吊配合智能監測,將鋼殼精準就位,把15天工期壓縮至3天。

在跨虎跳門水道主橋工地,電動葫蘆的高效性更為凸顯。面對日均300艘船只穿梭的一級航道,設備需快速轉運圍堰構件與混凝土材料,其靈活調度能力讓42小時連續澆筑5321立方米承臺的任務得以完成。同時,設備自帶的安全鎖止與載重保護功能,在吊裝重型鋼構件時將風險降至最低,與地基沉降監測、偏移數據上報系統形成雙重保障。
這些鋼索上的“大力士”,正以高效與可靠,助力這座超級橋梁加速成型,為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的實現注入硬核動力。